观点 | 行业观点

2013年08月

世贸中心重建系列二—多元、可持续理念和挑战

文字整理:MYP迈柏       图片来源:2007年北京城市建设高峰论坛

一、多元化设计

多元化成为当前卓越建设的设计语言。世贸中心的特殊意义性决定它不能单纯作为纪念性建筑出现,它需要融合整座城市环境,兼具纪念性、交通枢纽型和商业性等的建筑,富有多层象征意义。

二、可持续性建设

在设计中,生态环境方面充分考虑卓越的可持续性,倡导“绿色建筑”技术,它已成为当今世界建筑发展的主流趋势。诸如日光、空间、光线、建筑等与周围自然系统的和谐,繁茂的都市森林,广场地下蓄水池收集的雨水成为灌溉水源等做法深得人心。

三、重建的挑战

如之前所述,世贸中心重建是城市更新的一部分,它带有某种复杂性和挑战性。摩天大厦怀疑论者认为高楼建筑一定程度上是经济繁荣的表征,另一方面也脆弱不堪,世贸双子塔是彰显着纽约繁盛、自信的建筑,当其在恐怖袭击下砰然崩塌时,其摧毁瞬时让曾经的信念摇摇欲坠。此外,10层地下建筑物的规划建设也成为一大挑战,主要包括:道路中心、人行道、大都会运输署、纪念馆、安全系统、车辆停车、零售点、管道电缆、公共设施、车辆安全中心等多方面的建设。此外,还要有充分完善的完全保障系统作为公共支持,以及设施配置的协调性。更为重要的是,建筑、景观尺度和人物情怀的相互影响如何呈现,过往记忆和实际商业影响力之间如何实现平衡。

四、总结

情感负荷依旧存于心间,尤其对于那些失去孩子或伙伴的人而言,更是如此,但这种情感阴影并不随时随地都存在。世贸中心遗址“零地带”的蕴意如今已发生变化,废墟已散,重建工程正在进行。终有一天,它会蜕变成一片平常的城区,人们将在那里会见他们的会计师,配钥匙,拾掇干洗衣物,或坐在公园长椅上小憩。创建一件感染力或大或小的纪念物并不是症结所在,世贸大厦遗址“零地带”的修建问题在于,它如何成为这座城市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处场所。(大厦情结-权力与建筑,迪耶.萨迪奇,2007)作为纪念性建筑,它不仅是纪念空间,还是生活空间。它能表达无法弥补的生命损失和对重获生命的慰藉,人们在其中可以找寻记忆,回眸,沉思,反省,并从不同维度理解这场巨大的悲剧,激励人们抛弃无知和偏执,同时要关注、感动和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