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 行业观点

2014年03月

漫谈设计师进化论

文字:邹丹丹

“直到女性景观设计师的出现,景观设计行业才从最初的低谷走出。”——艾伦・希普曼(Ellen Shipman) 美国女性景观设计师先驱

男主导,女退守

从古至今,景观、规划、建筑界一直以来是以男性为主导的领域,设计师几乎成为高强度的代名词。设计行业工作时间长、压力大,对体力脑力都是极大的考验。女性独有的设计感觉和能力以及在过去几年中对行业做出的贡献不容忽视。当中一些人功成名就,诸如哈迪德与妹岛和世;另一些人则被隐没。

“从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末设计第一幢太阳能房屋的埃莉诺.雷蒙德与玛利亚.泰科斯,到现今为我们熟知的那些在建筑或设计界的设计巨人背后的另一半,犹如密斯.凡德罗的爱人莉莉•瑞克、罗伯特.文丘里的妻子兼合伙人丹尼斯.斯科特.布朗等女性建筑师均以两人共同奋斗。”(王炜钰 ,2008)但事实上,密斯.凡德罗迈入了现代派建筑的神殿,同为建筑师的爱人莉莉•瑞克离世时却一无所有,直到2002年,夫妻二人获得了美国建筑师学会(AIA)设立的斯卡尔利奖。罗伯特.文丘里在1991年获得了普利策建筑奖,妻子兼合伙人丹尼斯•斯科特布朗,却始终得不到承认。

女进取,魅力现

社会发展为女性能量的发挥提供了相对自¬¬¬¬由的选择空间,她们同男性一样拥有受教育权、就业权、参与社会事务权等,相信自然给予一切人以平等和自由,这给女性思想打开了一片广阔天空。

如今,愈来越多的女性设计师走入了设计行业,社会给予的发展空间让女性成功的机会越来越多。女性的审美需求字各个领域崭露头角,她们绽放自如,追求完美,其作品及设计表达逐步受到重视,也得到了更多相应的认可和赞誉。从简•雅各布斯到科妮莉娅•哈恩•澳伯伦德尔,到玛莎•法加多,再到扎哈・哈迪德。

“在新兴的设计和创意产业里面男性是60%、女性是40%,其实这个比例在各个行业来比较非常高。在设计和咨询产业、文艺产出、展示等行业女性的从业人员甚至超过男性。”英国创意产业相关统计数额也表明,“女性的职业发展在新兴的比例中,比在传统的比例产业大了很多,比如在广告、时尚超过50%;在设计、建筑将近20%左右的份额。”创意设计产业需要一种人本的创新设计能力,是抽象和具体的结合体,是时间和人力成本输入和创意输出的配合和接纳。

认识她,挖掘她

差异性和多样性是人类发展的源泉。当人们看着狂飙式的生产力增长时,也必然不会忘记,“创新”是时代与日俱新的核心,是国际综合实力的标榜。它也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争取立足之席的关键。建筑、景观设计需要感性,亦需要理性,它是一个将技术和艺术兼容并蓄的职业。女性设计师嗅觉敏锐,关注人文历史,对环境拥有细微认知,习惯打破不同领域间障碍。她们在其中可以展示自己特有的智慧、想象力、形象思维能力、独到的鉴赏力、创造力和表现力。

“对于一个有知识、有追求,受过良好教育,又有一番激情的女性来说,放弃自己的事业是一种牺牲,对社会也是一种浪费。 ”

信任她,支持她
标签和偏见

女性在设计行业发展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它不仅是智力、经济的挑战,更多是来自于婚姻、生育和个人意念的挑战。

“女性情感细腻,方案精致,但深度和创新性不够。”
“沟通较为耐心,但考虑问题分不清轻重缓急……”
“一旦女性有了婚姻有了孩子,女性无法像男性一样奋不顾身……”
“作为母亲的女性,很难专注于工作。”
“优势是女的,劣势还是女的。”

这些话语更多是中性的意味,没有刻意的挑拨或臆造。客观的讲,世人所认为的男女设计师差异所在,并不是直接的工作能力,更在于深层次上的社会和文化理解。男女除了生理差别外,还具有社会差别。在传统中,人一出生就赋以性别标签,认为不同性别就只具有类属性格特质和能力,男性就是这样,女性就是这样。只有符合这类特质的才是男性或女性。世人通常视常识性的东西为理所当然,这其中有着所谓常识的误导,经验型的东西不是纯粹绝对,一些时候用相对的思维来考量和评判会更为客观准确。对生命和工作的热爱和激情不分男女。

“对于受过良好教育,能够充满信心地与男性坐在同一张桌子边上的女性景观设计师来说,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优势或劣势。”—— 妮莉亚•哈恩•奥伯伦德尔

国内相关研究表明,“目前景观设计的专业人员中,女性所占比例越来越大。近5年,景观学本科生男女比例接近4:5,硕士研究生男女比例约为1:4,其他建筑类院校情况类似,这说明越来越多的女性从事景观设计工作。”但突出问题在于在行业金字塔尖的女性却很少。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家里,家外

现代女性大多一如“娜娜出走”,拥有自己的梦想,从腐朽的思想规约中脱离出来,渴望走出去,追求自己的事业,实现自我。而大部分女性在现实的考量下都会选择婚育后持续工作,成为抚育家庭的一份子,和男性一同面对困难,承担“住房、教育、医疗”这三座大山。

毋庸置疑,社会上根深蒂固的传统意识要求女性相夫教子的角色担当,女性也大多有这方面的天性和自觉。设计师、母亲、女儿等多重社会角色直接考验着女性的时间配置和事件处理能力。在时代浪潮的洗涤中,女性设计师们在爱情、婚姻、家庭、事业等诸多社会角色中摸爬滚打,担负着诸多责任和挑战,照顾孩子、关心丈夫、陪老人、项目设计……找到家庭和事业之间的平衡点,拥有足够的抗压能力,既关照生活,又关照工作。她们往往需要在满意、快乐和可能性中作出衡量,颠覆、质疑、接纳,随后升华自己的过程中翻来覆去的打磨……这种高要求是时代赋予女性本身,同时也激励着女性不断努力成为处理好多重身份角色的成功女人。

进可攻,退可守

景观、建筑设计等行业是一个适合女性发展的领域。

女性设计师有着跟男性设计师不同的性格特质和能力。家庭能够赋予女性骄傲和美好。女性处于一个家庭中,才更凸显女性的柔媚和温婉。家庭和工作之间不存在谁与争锋的较量,她们共同构成女性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一直热爱着设计、创新,以及那些视其为至生事业的人,都是可爱之人,她们是辛苦的群体,是勇于突破自我和跨越传统隔阂的新时代女性。

女性所面对的问题属于人类生活的范畴,男性也应当关注并与女性共同面对。“女性是半边天”不能只成为口号,它也不是女权主义的挑衅。在现代社会分工中,离不开女性的付出。设计行业需要充分发挥男女特质,相互尊重,相互帮持,共同成长,才能出现更多优秀的设计师和设计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