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 专题研究

2015年04月

滨水建设特别专题总结

21世纪的十余年来,国际景观行业始终保持着充分的自我更新,设计理念与设计手法不断创新。从全球范围来看,随着城市逐渐步入后工业化时代,越来越多的公共景观得到重视,大尺度的杰出景观作品在近些年以来纷纷呈现,令人耳目一新。中国的景观行业实践也越来越接近landscape的现代意义,更注重景观与城市的融合、景观空间的开放性以及人们于其中的互动,而不再只是传统的造园或绿地建设。

我国的景观经历了一段以数量与规模来评估的阶段,绿地率曾经是城市建设水平的唯一衡量指标,然而,随着国力日渐强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城市景观萌生了新的需求。景观渐渐被赋予了生命,正如城市本身一样,承载并蕴含了越来越多的社会文化价值,获得了更多与人们对话的权利。由此,景观设计不再仅仅是关于空间的设计,而更多的是关于空间与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理解与安排,关乎历史文化背景,关乎社会变迁、制度改革等诸多方面。

景观是城市的媒介,通过各种户外空间,不同背景的人们获得了互相凝视、互相观察以及互相沟通的大量机会,而对于城市的发展而言,这些机会意味着勃勃的生机、象征着生命力,孕育着未来。 (图1)

滨水景观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重生。由于拥有强大的边界效应,滨水承载着城市空间与外界的交流与互动,城市中的人们承受了太多的拥挤与压力,需要推开窗子呼吸自由的空气——滨水空间,就是城市眺望自然的窗。由国际上许多大城市来看,政府都不约而同地将滨水区的改造作为提升城市竞争力的主要手段,力图在城市社会多元化发展的博弈中获得更大的赢面。城市滨水区赫然变得异彩纷呈,新的景观画卷展现,而且不断地跃升为城市最具代表性的地标。

2010年以来,MYP在国内完成了诸多的滨水景观项目,赢得了业主及或政府的认可和好评,这是团队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永不满足的探索带来的成果。 (图2)

作为MYP的成员们,我们一直都在行走中思考,在思考中突破自我。而此次滨水探寻之旅途,是MYP理念和实践结合必须抵达的一站,是MYP持续追求卓越的必经之路。出门走一遭,邂逅一场空间与社会的虚实体验,获得更宽阔的国际视野,品读尝一份“阅读”空间的盛宴,领略设计与设计之间无形的对弈的对决。透过这些充满活力的滨水空间,我们看到城市设计蕴含的生机,看到滨水展现设计中的别样风情,我们从中把玩,从中借鉴、消化、吸收并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