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 行业观点
美加城市公园规划建设探讨
作者/摄影:余畅
一、公园的活动性问题
温哥华的斯坦利公园,蒙特利尔的皇家山公园,纽约的中央公园,这些大型公园虽然是以绿树为主,强调其生态性及包容性,但同时各个公园又提供了大量的参与性配套性活动设施。不同于国内很多的公园建设,以绿化及视觉景观为主。缺少了对公园内参与性,活动性项目的考虑,结果使得公园投入巨大,但却人气不足。
纽约中央公园在原有田园式风格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大量的活动项目,包括体育场、滑雪场、溜冰场、瞭望的塔楼、矿泉水喷泉、仿造的茅屋农舍、风鸣琴、印第安人手工艺品小卖部、三轮车、儿童车、雪橇、冰船、营业磅秤等等。这使得中央公园常年吸引了大量的居民与游客。
闻名世界的史丹利公园离温哥华市区只有十五分钟步行路程。围绕着公园的海傍小径﹐吸引了无数的骑单车﹑跑步人士﹑滚轴溜冰及行人。公园内有海滩﹑湖泊﹑游乐园及野餐地点。在斯坦利公园中,除了常可看到的可爱浣熊,还有一座动物园和温哥华水族馆。建于1956年的温哥华水族馆是加拿大最大的水族馆,种植着大片亚马逊热带植物。温哥华水族馆还会为儿童举办关于环保和保护动物的教育性节目,寓教于乐,很受儿童和家长的欢迎。
多伦多滨水公园也不仅仅只是一个绿化公园而已,它设置足够的参与性体验性的活动,包括了两个富有特色的人工沙滩,九个波浪性滨水甲板,夏季与冬季都可使用的戏水池等,加之丰富的水上项目使得滨水公园的活动性参与性大大增强。与此同时,在大型的草坪上,夏天组织了不同类型的节庆活动,增加一些临时性的设施,使居民与外地游客都很好地吸引到滨水空间上来,大大地增加了公园的人气,使得公园成为整个城市最具活力的区域。
二、公园与城市开发的融合
多伦多市政府于2000年开始下定决心来将10公里长的滨水带进行整体改造,形成一个真正为人所用的公共休闲景观带。在增强滨水公园的项目活动性与参与性的同时,多伦多政府的规划从周边的开发集中入手,大大地增强了滨水公园的活力。
增强滨水可达。滨水带沿线的道路,历史上是以交通性道路为主的,跨越该道路有一定的难度。规划对该道路进行了交通性分离,将原有的双向6车道,改为单身2车道,另增加一个有轨电车的线路,其它空间改造为自行车道及步行道。这使得人们从城市区域向滨水带可以更方便地穿越与引导,同时也使城市肌理向滨水进行延伸,而有轨电车与自行车大大地增强了非机动车的可达性。
周边开发管控。除此之外,重点对滨水带沿线的开发进行整体的控制。首先,在业态上,强调以商业性创意性的公共项目为主,避免了滨水空间的私有化。并严格界定私人开发与公共开发空间,但又使私人开发的建筑空间与公共开发的滨水公园的边界模糊化,让两者融为一体。在设计要求上,不但高度上对建筑进行了限高,而且立面上也要求保证一定的长度,以确保滨水步行界面的连续性。
三、文化公园的纪念性
911国家纪念馆占地3万多平方米,位于原世贸中心双子塔脚下,它将世贸双子大楼留下的大坑建成6米深、各占地4000平方米的方形水池,构成巨大的正方形水瀑池,是全美目前规模最大的人工瀑布。其四周的人工瀑布最终汇入池中央的深渊。水池外围刻着在纽约市、宾夕法尼亚州、五角大楼以及1993年世贸爆炸袭击中丧生的遇难者的名字。瀑布池周围还种有225棵树,包括一棵在"911"事件中幸存下来的梨树,如今,它生长在一片白橡树林之中(橡树是美国的国树),庄重的氛围让人强烈感受到对逝者的怀念和重生的希望。
该公园把双子大楼的大坑进行了保留。正如911国家纪念馆馆长乔•丹尼尔斯所形容的:"这个纪念馆会让人感到强烈的震撼,因为这种虚空和失去的感觉就是当年经历过这起事件的人们的真实感受。当然,它也象征着两栋大楼的消失,是人们看到这种场景时内心感受的一种体现“。
这个案例让我们理解到,文化性纪念公园占地不需要太大,造价也并不需要豪华,不一定要有突出的雕塑或标语。但却需要紧紧的抓住纪念公园的核心。往往抽象化的景观处理方式,能带给人以震撼人心的心灵冲击,及肃穆庄严的氛围。而水池外围刻制的遇难者的名单,更能突显对“个人”生命的尊重。